2025年3月,成都金牛区购房者张某看中一套挂牌价200万的学区房。签约时中介承诺“首付40万即可”,但银行评估价仅160万——最终贷款额度从预期的160万缩水至128万,首付缺口骤增32万。因无法凑齐72万现金,张某被迫违约损失定金5万元。
银行采用 “合同成交价”与“评估价”孰低原则 核定贷款基数,再乘以贷款成数确定最终额度。具体计算逻辑:
贷款额度 = min(合同价, 评估价) imes 贷款成数
以成都首套房为例:
合同价200万元
银行评估价160万元(低于市场价20%)
首套房贷款成数80%
→ 可贷额度 = 160万 × 80% = 128万元
→ 实际首付 = 200万 - 128万 = 72万元(远超预期40万)
关键陷阱:评估价通常比市场价低15%-20%,主要受房龄(超20年折价率达25%)、装修(精装仅增值5%-8%)、学区溢价(部分银行剔除该价值)等因素影响。
采用自动估价系统(AVM) 抓取数据:优先参考3-6个月前同小区最低成交价
对“非标准房源”直接折价:
─ 顶楼/底楼:折价10%-15%
┋ 无电梯老房:折价20%
┋ 非南向户型:折价8%
部分机构为降低自身风险,默认执行“折上折”策略:
将银行预设评估价再下调5%作为安全垫
收取评估费(成都行情价500-800元)后拒绝复评
2025年央行要求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,成都部分银行二手房评估价系数下调:
银行类型 | 2024年评估系数 | 2025年新系数 |
---|---|---|
国有大行 | 0.85-0.90 | 0.80-0.85 |
股份制商业银行 | 0.80-0.85 | 0.75-0.80 |
举证近期真实成交
收集近3个月同小区、同户型成交记录(需附中介盖章的《居间合同》)
提交房屋增值证据
─ 地铁新开通:提供站点距离实测图
┋ 学区升级:教育局文件+划片范围
要求人工复评
针对系统漏评项:如花费30万的精装修(提供发票)、稀有景观视野
更换合作银行
不同银行评估价差异可达15%:
▶ 资金应急预案
当面临首付缺口时,优先选择低成本方案:
方案 | 成本 | 风险提示 |
---|---|---|
公积金补贷 | 利率2.6%-3.1% | 额度受限(单人最高100万) |
开发商首付分期 | 手续费8%-10% | 需房产抵押 |
亲属赠与 | 公证费0.8‰ | 需《赠与协议》公证 |
“带押过户” | 仅税费 | 2025成都已全面推行 |
签约前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(费用约300元)出具预评估报告,将其作为贷款附件——成都建设银行试点该模式后,贷款缩水率下降37%。
部分中介建议做高合同价(如200万房签220万合同)以提升贷款额,但此举涉嫌骗贷:
银行发现后直接拒贷并列入黑名单
若按220万过户,买方多缴税费约1.1万(成都契税1.5%+增值税5.3%)
评估价博弈的本质是信息权争夺。成都已要求中介机构明示房源预估贷款额度(2025年4月新规),但购房者仍需主动出击:
签约前向至少3家银行咨询评估价
合同补充“贷款不足可无责解约”条款
优先选择可办理公积金组合贷的房源(混合贷款受评估价影响较小)
数据印证:2025年成都二手房纠纷中,68%因贷款缺口引发,较2024年上升22个百分点。当金融工具不再可靠,唯有掌握规则细节方能守住安家梦想。